2022年01月21日 陳校長 閱讀(110)
哈佛大學實行“需求回避”的招生政策,指在招生時不考慮學生的經濟能力。在招生決策過程中,絕不會考慮學生是否來自特殊背景并曾給予過學校支持。一旦學生被錄取,學校將幫助其解決財務問題。對于來自中國的錄取學生,若需要經濟援助,學校有一些獎學金,用來幫助他們解決財務問題。不管學生的經濟狀況或國籍情況,哈佛大學都將繼續為所有錄取的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可以負擔得起學費。
問題:申請哈佛大學有最低SAT分數線的要求嗎?
回答:哈佛大學不設置最低分數線的要求。招生委員會認真閱讀每一份申請材料,不論學生的考試成績分數如何。每一個錄取決定都是基于學生全套申請材料呈現出的各方面資質。由于我們收到的申請數量十分龐大,因此大部分被錄取的學生會趨于具備很強的考試成績;但是這并不代表考試成績就是申請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在我們做出錄取決定時也不設置最低分數線的要求。
問題:參加“哈佛暑期學?!睂ι暾堄袔椭鷨??
回答:一般來說,參加那些提供高中課堂范圍以外(尤其是達到大學水平)的學術體驗的項目,是可以展現一個申請者的學術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感受大學生活。但是,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并不期待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加這樣的項目。我們理解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資源去參加暑期項目,而我們最關注的其實是每一個學生怎樣充分利用和發掘他或她可以擁有的教育資源。哈佛大學招生辦和哈佛暑期學校之間沒有合作關系,參加過哈佛暑期學校的學生在申請哈佛的過程中也沒有任何特別優勢。與此同時,如果學生參加過高中以外的任何學術項目,我們要求他們提交這些項目的成績單給招生辦。
問題:申請助學金對申請有任何影響嗎?
回答:對于哈佛大學,申請助學金不會影響被錄取的可能性,不論學生的國籍是什么。哈佛大學對于美國國內學生和國際學生提供同等的助學金政策。
問題:申請哈佛大學需要提交“校友推薦”嗎?
回答:在中國地區,我們的校友面試官人數是有限的。如果招生委員會希望了解更多關于你的信息,將會與你取得聯系。如果你沒有接到面試,并不代表你的申請資格受到影響。我們并不要求、也不期待申請者提交來自哈佛校友的推薦信;一般來說這樣的推薦信沒有幫助作用。我們要求兩封來自老師的推薦信,以及一封來自高中的升學顧問或者其他學校領導的推薦信—具體要求請查看招生辦公室官方網站。
問題:是否有中介機構或捐贈者與哈佛大學有合作關系從而獲取保證的錄取名額?
回答:沒有任何一家中介機構或捐贈者與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有合作關系。沒有任何人擁有哈佛的“預留”或“保證”錄取名額。
文章來源:本文由哈佛大學在讀留學生lilyshen首發于名校之星APP,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以前,海外大學的錄取規則像是“霧里看花”,再看也看不清,學生們只能根據一般的申請流程順著走,至于內部到底如何運作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但是隨著各種輿論、訴訟的發酵,美國大學的錄取規則也被放在了明面上來討論,學校為了自證清白不得不把具體的內部流程發布出來。
為什么我們要著重關注招生流程、側重點、偏好性?當然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了解大學喜好才能在申請材料中畫龍點睛。
美國4500所學校,留學生申請相對多的也就200所左右,而這200所的招生規則大同小異。
所以今天就以哈佛為例,深度剖析一下他們在官方校報上發布的招生流程,看看你有沒有機會!
【“打標簽”】
哈佛招生辦公室承認,他們會在很久之前就“鎖定”一些高中生,甚至會在他們讀高一的時候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招募,而這建立在從CollegeBoard購買學生信息的基礎上。
購買信息的不止哈佛一所,學校們使用這些數據來識別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然后開始發送一些有著光鮮亮麗的校園照片和令人心動的獎學金承諾的郵件,所以招生的流程從現在就開始了,比你想象得要早很多。
之后,像國內大學一樣有校園招生會,哈佛的招生人員有時會傲嬌地獨自上路,有時會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其他頂級院校的代表一起旅行,前往50各州的130個城市。
到達之后,他們通常會租一間酒店會議室做招生座談會,說白了也就是打打廣告。有些學校的營銷策略比較“高級”,會在座談會上抽選出幸運鵝,讓學生們在大學校園里過夜,通過幾天幾夜的實地體驗來品味高等院校的日常生活。
其實這樣的招生策略跟國內是一樣的,就好比每年清華北大的招生競爭從學生高一的時候就開始了,如果你足夠優秀,你的電話會在這三年內被清華北大打爆的。但不同的是,這美國大學提前招生的競爭力似乎只針對于美高,距離近方便是一點,更重要的是招生官對美高的了解熟悉程度甚于海外高中,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地家長從高中就開始送孩子出國留學。
所以,想要“被潛”,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提前搶跑哩!
【“校友面試”】
緊接著就是正規的提交申請材料的過程,在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文件發送成功之后,絕大多數學生報名參加了校園面試。
要注意,面試是美國大學選拔學生的一個環節,頂尖的學校會比較看重,但有些是optional的(有的是強烈建議,有的是可選即不影響結果,個人覺得沒有理由拒絕面試)。像是耶魯,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等名校都設置面試,他們會先審核大陸學生的申請材料,第一關過了之后再進行面試篩選。
美國大學很會利用自己的校友網絡為自己服務,通常面試官是各大高校已經畢業的校友,例如每年有超過15,000名哈佛畢業生擔任校友面試官。
同樣,負責中國大陸學生的面試官也是這些高校的畢業生,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香港之類的一線城市。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把你安排在這些城市,在咖啡廳,或是面試官的辦公室見一面。
在校友被分配他們的受訪者之前,他們只知道以下基本信息:全名,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和高中。面試官從未見過受訪者的哈佛申請材料。
要記住,面試官不是處心積慮等待你犯錯誤的惡魔,這只是一次給予申請者面對面展示自己的機會,你可以說一說自己的閃光點,甚至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詢問面試官在學校的經歷。
面試中,有一些話題是禁忌的,比如長時間地討論政治,宗教和無關緊要的個人問題。如果面試官問你還申請了哪些學校,你有權拒絕回答。
其中,面試問題可能包括考試成績,你喜歡或討厭的課程,你喜歡看的書,你喜歡瀏覽的網站等等。面試官可以根據這些問題“以小窺大”,綜合考慮申請人的“潛力”,“成長方向”“進步余地”“個人能力”。
最終,面試官會在回饋信中簡單介紹學生,詳細說明他們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做過的特殊貢獻。他們還會根據個人,課外活動,學術和整體成就為申請者打一個數字評分。這些分數通常在1到4之間。1是最高分數,4是最低分數,后面加上加號和減號可以提高或降低排名。
【“流水線工作”】
當學生們提交申請之后,哈佛的招生人員就開始“流水線作業”了?!馂槊總€招生人員分配一個地理區域,并要求他們閱讀居住在該地區的學生的所有申請。
第一批招生官負責記錄申請材料中的定點數據,比如申請人的公民身份,種族,是否有運動員身份,社會經濟背景和標準化考試成績。
第二批招生官負責審核,也就是數字評分。他們會根據學生的這些定點數據分配合適的分數,1是最高分,代表學生有“近乎完美的考試成績”+“綜合潛力”+“潛在學術貢獻者”+“具有國際水平的認可(競賽等)”。
以此類推,獲得學術2分的人通常在SAT單科達到700+,或者在ACT上達到33+;
學術3分表示申請人的SAT單科平均為“600分至700分”,而ACT則為29分-32分之間。
4代表學生在SAT考試中的成績通常為“600-650分”,在ACT考試中的成績通常為26分-29分。
5意味著獲得500分左右的SAT分數,或者獲得25分或以下的ACT分數。哈佛大學聲稱這些高中生只有“邊際潛力”。
在課外活動類別中,“1”表示“獲得了國家級成就或專業經驗”,“2”表示擔任過其他類別的領導者,比如音樂首席,報紙編輯等。后面的分數以此類推。
同時,運動1分的學生表示他在“國家,國際或奧林匹克水平上”...
在推薦信方面,如果推薦人將學生描述為“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或“多年以來最好的一個”,則該學生很可能獲得1分。但是,如果申請人僅僅是“最好的一個”或“今年最好的”,他們更有可能獲得2分。
得知這樣的評分標準,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面努力,以及什么樣的活動標準才能更獲得招生官的青睞。
【“委員會投票”】
委員會通常為若干個小組構成,有5-8人,包括招生官,教職員工,或者是高級辦公室職員。每個小組都關注特定區域的申請人。
在得到學生的綜合排名之后,,委員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會經歷漫長的討論時間,最后必須對任何給定的申請人投票“是”or“否”,以此來決定這名學生是否能在哈佛獲得一席之位。
一般情況下,所有總分為2分或更高的申請都有資格進入委員會階段。然后他們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這些得3分以上的學生是否會“晉升”,而得3分或更差的申請將被pass掉。
【“最終決定”】
申請者們會在放榜季得到命運的通知,而在此之前,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
注意
哈佛今年SCEA錄取率7.9%
MIT早申錄取率只有5%
耶魯大學SCEA錄取率11%
……
美本申請競爭愈發激烈
想跑贏同期競爭者嗎
It\u0026#39;stimetoprepare~
私信預約咨詢規劃師